2020年9月11日星期五
《每周评论》发刊词
《湘江评论》创刊宣言
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么人物,不能不受他的软化。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
自文艺复兴,思想解放,“人类应如何生活”?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从这个问题,加以研究,就得了“应该那样生活”“不应该这样生活”的结论。一些学者倡之,大多民众和之,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
见于宗教方面为“宗教改革”,结果得了信教自由。见于文学方面,由贵族的文学,古典的文学,死形的文学,变为平民的文学,现代的文学,有生命的文学。见于政治方面,由独裁政治,变为代议政治。由有很(应为限)制的选举,变为没限制的选举。见于社会方面,由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光明社会。见于教育方面,为平民教育主义。见于经济方面,为劳获平均主义。见于思想方面,为实验主义。见于国际方面,为国际同盟。
各种改革,一言蔽之,“由强权得自由”而已。各种对抗强权的根本主义,为“平民主义”(兑莫克拉西。一作民本主义,民主主义,庶民主义)。宗教的强权,文学的强权,政治的强权,社会的强权,教育的强权,经济的强权,思想的强权,国际的强权,丝毫没有存在的余地。都要借平民主义的高呼,将他打倒。
如何打倒的方法,则有二说,一急烈的,一温和的。两样方法,我们应有一番选择。(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国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
所以我们的见解,在学术方面,主张澈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至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国际的强权,迫上了我们的眉睫,就是日本。罢课,罢市,罢工,排货,种种运动,就是直接间接对付强权日本有效的方法。
至于湘江,乃地球上东半球东方的一条江。他的水很清。他的流很长。住在这江上和他邻近的民族,浑浑噩噩。世界上事情,很少懂得。他们没有有组织的社会,人人自营散处。只知有最狭的一已,和最短的一时,共同生活,久远观念,多半未曾梦见。他们的政治,没有和意和澈底的解决,只知道私争。他们被外界的大潮卷急了,也辨(应为办)了些教育,却无甚效力。一班官僚式教育家,死死盘据,把学校当监狱,待学生如囚徒。他们的产业没有开发。他们中也有一些有用人材,在各国各地方学好了学问和艺术。但没有给他们用武的余地,闭锁一个洞庭潮,将他们轻轻挡住。他们的部落思想又很利害,实行湖南饭湖南人吃的主义,教育实业界不能多多容纳异材。他们的脑子贫弱而又腐败,有增益改良的必要,没人提倡。他们正在求学的青年,很多,很有为,没人用有效的方法,将种种有益的新知识新艺术启导他们。咳!湘江湘江!你真枉存在于地球上。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顺他的生。逆他的死。如何承受他?如何传播他?如何研究他?如何施行他?这是我们全体湘人最切最要的大问题。即是“湘江”出世最切最要的大任务。
出处:原载于1919年7月14日(中华民国八年七月十四日、星期一)《湘江评论》创刊号,署名:泽东。
《湘江评论》简介:
《湘江评论》于1919年7月14日创刊长沙,是湖南学生的联合周报,由新民学会创办。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8月中旬,被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查封。共出5期(号),每期四开一张;第2期附有“临时增刊”,第5期未发行。
《红色起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早期稀见文献汇刊——每周评论‧星期评论‧湘江评论》:
https://zhongzisc.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11.html
全国报刊索引——《湘江评论》:
https://www.cnbksy.com/literature/literature/5c5db4aeed0a228e326823ea5ac56da7
2020年9月6日星期日
《美丽岛》发刊词:共同来推动新生代政治运动
《复兴文艺》发刊词
《文学杂志》发刊词:致读者
《客观》(代发刊词):我们的立场
《客观》发刊词:我们的立场
一、民主。民主是今世主流,人心所归,无可抗阻。我们不能同意任何代表少数人利益的集团独断国是,漠视民意。我们不能同意政府的一切设施措置都只是为了一部分少数人的权力和利益。国家政策必须容许人民讨论,政府进退必须由人民决定,而一切施政必须对人民负责。民主的政府必须以人民的最大福利为目的:保障人民的自由,增进人民的幸福。在技术上,我们并不幻想,以为可以一步登天,但在精神上,我们要求彻头彻尾的“以民为首”。
二、自由。我们要求自由,要求各种基本人权。自由自然不是放纵,自由仍须守法。但法律须先能保障人民的自由,须先能使人人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法律若能保障人民的自由与权利,则人民必守法护法之不暇。政府应该尊重人民的人格,而自由即为维护人格完整所必要。政府应该使人民的身体的、智慧的能力,作充分优性的发表,以增加国家社会之福利,而自由即为达到此种优性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条件。没有自由的人民是没有人格的人民,没有自由的社会只是一个奴役的社会,我们要求人人获有各种基本的自由以维护中国每个人的人格,并促进国家社会的优性发展。
三、进步。我们要求国家进步,我们绝对反对国家停滞不前,不跟着世界大势前进的国家必将遭受自然的淘汰。我们要求民主政治,要求工业化;但要民主政治成功,工业化成功,先须大家有科学精神,现代头脑。我们要求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各方面的全盘现代化。我们希望人人都有现代化的头脑:思想的方法现代化,做事的方法现代化,因为唯有现代化了,才能求得更大更迅速的进步,才能与世各国并驾齐驱,共同生存。我们反对一切的停滞不进,故步自封,甚至大开倒车。停顿、落后、退步,都是自杀。我们要求中国在各方都能日新又新,齐着世界主流迈步前进。
四、理性。人类最可宝贵的素质是理性,教育的最大目的亦即在发挥人类的理性。没有理性,社会不能安定,文化不能进步。现在中国到处都是凭借着冲动及强力来解决纠纷,甚至正在受着教育的青年也是动辄用武。我们完全反对这种行为。过去中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完全失败。我们要求政府及社会各方面能全力注意这点。只有发挥理性,社会始有是非,始有和平,始有公道,我们要求一个有是非有公道的社会,我们要求各种纠纷冲突都能运用理性来解决,唯有这样,才能使一切得到合理的发展,才能加速一切建设的成功。
同人等掬此四事,以为我们追求努力的鹄,并本此四事以发言论事。我们的态度,是公平的、超党派的、建设的、客观的。我们希望全国贤达,不吝指教。
三十四年十一月五日重庆
出处:原载于1945年11月11日《客观》第1卷第1期,署名:本社同人,作者:储安平。
附:编辑后记
十月五日,我们决定出版《客观》,遂定下十一月十一日创刊。十月十八日,编辑部的“()()”工作完成。这几乎是一种冒险的决定,但经过三个星期的筹备,庆幸终于如期在十一月五日发排第一期稿件。
我们的立场已见另文,我们希望这个刊物能成为一个进步的自由主义刊物;我们认为这个才是目前中国最需要的一种刊物。编辑部同仁每周聚餐一次,讨论每期的稿件支配,并传观自己的及外来的文章。我并不承认我们彼此的看法,()度和趣味完全一致,我们也不要求彼此()()都一致,我们所仅仅一致的()是我们的立场,以及思想和做事的态度。我们完全能够对于一个问题做无保留的()述,而服从多数人所同意的意见。我们互观文章时,每人都可提出修正的意见,而从修正的意见接受与否,其权仍在作者;其间绝不致引起“()人的情()”问题。我()愿就此郑重声明:在《客观》上所刊的文字,除了用“本社同仁”的名义发表者外,()()一篇可以被视为代表《客观》或代表我们这一帮朋友“全体”的意见。每一篇文字,都是独立的,每一篇文字的文责,都是由各作者自负()。
我们并不希望《客观》仅仅成为若干少数人的刊物,我们绝对公开,只要合乎我们的立场,无论他的看法和编者相左与否,都()刊载。同时,凡在本刊()发表的文字,不一定表示即为编者所同意。来稿()篇以三千()()五千字最为适用。刊()致奉()()千字一千五百元至二千元。(副刊稿()()订)稿件请挂号邮寄重庆中山三路二五一号编者。不用稿件()()()还,()附()有退稿邮资之信封一个,事后查询,恕难()复。
我们并愿每期以一页至两页地位,刊()读者投书,俾使一般读者()受或目击的各种苦痛和不平,有申诉抗议的机会,()()每()()勿超过八百字,注明真实姓名及通信处,刊后以本刊一期为酬。
以外,我们()()()读者的阅读趣味起见,特辟副刊两种,()()()()”“副叶”,由()绀弩先生主编,内容侧重文艺杂文。别一种名为“珊瑚”,由南欧先生主篇,包括()()各种趣味,惠稿皆邮寄重庆大井巷本社(),副刊稿(),每千字奉酬一千元至一千五元。由各副刊编者负责()付。
本刊定每星六出版,兹为纪念本刊创刊起见,第一期特()()一(),()“()十一”出版。
兹介绍本期几篇主要的文字的作者如下:钱清廉先生,前中山大学()()()院长,()()中山大学教授。张德昌先生,()()()()()()()……。(安平)
出处:原载于1945年11月11日《客观》第1卷第1期,署名:安平。
说明:由于”编辑后记”的原始杂志资料很多字都无法辨别,编者对不能辨别的字皆以()代之,最后一段更是几乎完全辨别不了,只能以省略号代之;若将来有清晰的资料出现,编者定当再更新之。
《客观》简介:
《客观》(周刊)于1945年11月11日创刊重庆,发行人张稚琴,储安平任主编。该刊共出18期,储安平主编前12期(第12期于1946年1月26日刊出),后6期则由吴世昌主编,第18期刊出的时间为1946年4月20日。《客观》是一份一个大型(八开)的周刊,每期16版,除广告占去一部分篇幅外,每期需发6万余字的文章。《客观》以评论时事自命,大量刊登短评、政论、学术讨论、以及科学、文艺方面的文章,题材丰富,内容翔实,是宣传自由主义、提倡民主政治的重要阵地。
《客观》创刊号:https://zhongzisc.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16.html
全国报刊索引——《客观》:
https://www.cnbksy.com/literature/literature/2da2cd83d374a8f44bd37d4e15b904eb
《呐喊》创刊献词:站上各自的岗位
大时代已经到了!民族解放的神圣的战争要求每一个不愿做亡国奴的人贡献他的力量。
在这时候,需要热血,但也需要沉着,在必要的时候,人人要有拿起枪来的决心,但在尚未至此必要时,人人应当从容不慌不迫,站在各自的岗位上,做他应做的而且能做的工作。
我们一向从事于文化工作,在民族总动员的今日,我们应做的事,也还是离不开了文化,——不过是和民族独立自由的神圣战争紧紧地配合起来的文化工作;我们的武器是一枝笔,我们用我们的笔,曾经画过民族战士的英姿,也曾经描下汉奸们的丑脸谱,也曾经喊出了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同胞的愤怒,也曾经申诉着四万万同胞保卫祖国的决心和急不可待的热忱,而且,也曾经对日本军阀压迫下的日本劳苦大众申说了他们所应做的事,寄予了兄弟般的同情。
这都是我们所曾经做的,我们今后仍将如此做。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不敢说我们能够做得好,但我们相信我们工作的方向没有错误。
中华民族开始怒吼了!中华民族的每一儿女赶快从容不迫地站上各自的岗位罢!
向前看!还有炮火,有血,有苦痛,有人类毁灭人类的悲剧;但在这炮火,这血,这苦痛,这悲剧之中,就有光明和快乐产生,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
只有争取独立自由的中国,才能保障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同胞们!认识我们的光荣伟大的使命!被压迫的日本劳苦大众和被驱遣到战场的日本士兵们,也请认清你们的地位,坚决地负起你们自己解放的任务,让亚洲两大民族得到真正的共存共荣!
和平,奋斗,救中国,我们要用血淋淋的奋斗争取光荣的和平!同胞们,站上各自的岗位,向前警戒!一百二十分的坚决,一百二十分的谨慎!
(十六夜于隆隆炮声中)
出处:原载于1937年8月20日《呐喊》创刊号,未署名;作者:茅盾。
《呐喊》简介:
《呐喊》(周刊、旬刊)于1937年8月20日上海创刊,由茅盾和巴金等人自筹资金创办,为上海文学社、中流社、文季社、译文社合编,每星期日出版,茅盾任主编,巴金为发行人; 仅出两期即遭查抄,同年9月5日复刊,改名《烽火》(《呐喊》第3期起),后因上海沦陷,刊物于11月7日休刊;1938年5月1日由烽火社发行,在广州复刊,1938年10月11日第20期停刊;连同《烽火》在内,共出22期。
全国报刊索引——《呐喊》:
https://www.cnbksy.com/literature/literature/28a3dd2da7e16b460630422b7576d301
全国报刊索引——《烽火》:
https://www.cnbksy.com/literature/literature/88630898c0674b566ef6b910f7b7ef0a
《自由谈》(代发刊词):卷首语
《文学季刊》创刊词
《独立评论》引言
《吴淞月刊》发刊词
中国公学裹,同事的一班朋友发起了这个刊物,目的在于鼓励我们自己做点文字。这个目的似乎不值得提倡,因为社会上这一年来不是已添了五六十种新刊物吗?我们何必来糟蹋纸张,做这损人利己的事业呢?
原来我们也颇有一点点理由。
第一、许多爱做学问的少年朋友聚在一块,在这个临江近海的野外,同城市隔离了,都自然感觉一种亲密的友谊,为大城市的学校裹所没有的。我们想给我们在宿舍谈天、江滨论学的生活留一点比较耐久的记载。这是我们出这个刊物的一个动机。
第二、我们相信,文字记录可能说明思想学问,可以使思想渐成条理,可以使知识循序渐进。例如我们几个人在江滨闲谈《商书‧盘庚》的文法,我们读过《盘庚》,都可以加入讨论。但谈过就算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假使有一位朋友把我们的讨论记载出来,加上编次,再翻开原文细细参证,作成一篇《<盘庚>的文法的研究》——这么一来,这位朋友不但把自己研究这问题的结果变成有条理的思想,并且使我们曾参加讨论或不曾参加讨论的人都可以拿他的方字做底本,再继续讨论下去。一切感想,一切书籍的泛览,一切聪明的心得,都像天上浮云,江中流水,瞬息之间已成陈迹。故张横渠说:
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不思则还塞之矣。
商家的账簿上往往写着“勤笔免思”;其实勤笔不是免我思想,正是助我思想。我们希望借这个小刊物来随时发表我们的一些稍成片段的小文字,对自己则想积涓滴成细流,对朋友则想抛瓦砾引珠玉。这是第二个动机。
所以我们说,这个月刊的目的在于鼓励我们自己做点文字。
为免得我们自己陷入文字障裹,我们在这裹先立下两条戒约:
第一、我们要‘小题大做’,切忌‘大题小做’。例如,顾亭林举一百六十多个例来证明‘服字古音逼’,这是小题大做。若作二三百字来说‘统一财政’或‘分治合作’,那便是大题小做,于己于人都无益处。
第二、我们要注重证据,跟着事实走,切忌一切不曾分析过的抽象名词。我们要处处脚踏实地,不可学今日最时髦的抽象名词战争。用抽象名词来打抽象名词,大家都是‘囊风橐雾’,于己于人都无是处。
这是我们一班同人的戒约。
如果我们敢希望中国公学有个新学风,这个新学风应该建筑在这两条戒约之上。
十七,九,二五夜
出处:原载于1929年4月15日《吴淞月刊》第1期,署名:胡适。
《吴淞月刊》简介:
《吴淞月刊》于1929年4月15日创刊上海中国公学,由胡适一帮朋友发起;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大事记(1929年至1946年)》显示,该杂志共出7册。
全国报刊索引——《吴淞月刊》:
https://www.cnbksy.com/literature/literature/49450efa0dfcdde7c97dc75f66852fbc
《新月》的态度
《今天》致讀者
歷史終於給了我們機會,使我們這代人能夠把埋藏在心中十年之久的歌放聲出來,而不致再遭到雷霆的處罰。我們不能再等待了,等待就是倒退,因為歷史已經前進了。 馬克思指出:“ 你們讚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並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發出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麼要求世界...
-
在这个时候,我们用《自由中国》这个名字出版一种刊物,读者顾名思义,当可油然而生同情心。但为郑重起见,我们谨把我们的旨趣,简单的述于卷首。 《自由中国》,是我们现在中华民国的同胞无论在理论上或在实际上所应当以为政治生活的目的的。一个民族生活在现在世界上,如果没有较合理的政治生活,便...
-
中国——一个一向被象征着“睡狮”的中国,现在显然已经不是什么怯懦、贫弱、守旧、无组织、不统一……等等代名词了!因为它已经站立起来;站立在暴风雨的大时代前,站立在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高潮中。紧随着时代巨轮的转,她已将她所具有的一切人的、物的、有形的、无形的力量汇成一个奔腾...
-
十八年前(1966年),當《文星》雜誌被國民黨封殺後,在不准登記新報也不准登記新雜誌的困境下,我曾計畫突破困境的法子。當時我就有了“李敖每月一書”構想,按照箝制言論自由的《出版法》第二條,出版品分為三類: 一、新聞紙類: (甲)新聞紙:指用一定名稱,其刊期每日或每隔六日以下之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