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6日星期日

《复兴文艺》发刊词

在文学陷入不景气的泥沼,创造力失去了灵泉的今日,我们把这本刊物命名为《复兴文艺》,当然是有我们的看法与想法的。
《复兴文艺》很自然的,会令人想到文艺复兴。对于十五世纪时开始于义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稍有历史常识者,无不知道这是一个历史的重要关节。它使欧洲人从中世纪的黑暗,过渡到近代的光明,从中世纪人性的桎梏过渡到近代人性的解放。所以,文艺复兴(Renaissance)同时包含着两个意义,一方面是再生”(Rebirth);一方面是“新生”(New-birth)。所谓再生,是指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和精神的复活,因为中古时代欧洲的政教学术,在遭受日尔曼人的摧残之余,益以教会无情的抑压,昔日罗马光辉灿烂的文化,几乎扫地以尽。东罗马亡后,一般希腊学者逃难至义大利,授徒讲学,古希腊的学问和精神,才在人们被宗教锢蔽的心灵上,启开一扇天窗,放进一股光亮。于是,人们的眼光,开始从现在回顾过去,人们的思想,开始从束缚中寻求自由。文艺复兴就是这样发韧的,之后,它更由文学艺术渐而扩及一般思想及生活问题,由义大利半岛逐渐波及于欧洲各国。这个创造历史的运动之使命的完成,甚至延长到十八九世纪的近代。如果没有文艺复兴,欧洲将仍在教会的无情压制之下,近代文明的曙光,不知何时始能显露。所以说,文艺复兴不仅是古希腊文化精神的再生,同时也是近代文化新生的保姆。
文艺复兴的最大功绩,是教人们真正的认识了生活,肯定了人生,并确定了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又称为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以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主要特征来说,我们把这个刊物命为《复兴文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和文艺复兴倒有些相通之处。
打破中世纪的宗教锢闭,是借着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的力量,它教人重新认识自己。是人,不是神的奴隶,不是教会的财产,不是特权的牺牲;人:应当作为一个人而活着,不应当为教会或特权而活者。人:于是觉悟了,从长期的神智昏迷中清醒过来了。从此,人、又恢复了追求光明与幸福的活力和信心。可是,若干年来共产主义者,用物消灭着人,把人当作物一样的驱使和毁弃。政治服役于唯物思想,于是政治变成吃人的政治,文艺服役于唯物的思想,于是文艺变成吃人的文艺,我们其所以坚决反对赤色文艺制造仇恨抹杀人性的文艺,就因为它藉文艺的幌子遂行杀人的毒计。现在,我们面对着比中世纪的教会更黑暗更凶残的共产主义,我们应当扬起新人文主义的旗帜,用它的力量来打破这个赤色的炼狱!
台湾既然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基地,在反攻复国的大前提之下,当然,所要求的文艺也是以反共抗俄为中心的文艺内容。但,这决不是空喊口号与反共八股式的;而是真正能够鼓舞民心士气的作品。对于人性有所维护,对于人生有所启示的具有现实性与永久性的作品,虽然并非明显地以反共抗俄为主题,可是对于反共抗俄大业依然是有益的。所以我们对于那些低级趣味的黄色、黑色、灰色等含有毒素的作品,视为一如赤色文艺。
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的问题,争论已久,对于两者我们都不茍同。我们认为假若真地能够为艺术而艺术的话,也就是等于为人生而艺术。艺术是要能表现情感的,否则欣赏者将无从发生情感的共鸣,亦更无从欣赏。因为艺术与人生无法分离,同时,艺术与人生所追求的同是美的意境。所以,艺术不能与人生离得太远,但也不能离得太近。太近了则因过于注重实用价值而冲淡了美感,太远了则易沦于虚幻而难以了解。两者之间,最好是不即不离而恰到好处。看来这也许有点矛盾,但是,这完全在乎对于矛盾是如何地安排。
继承文化遗产与欧化移植之说,译为目前的论争之一。继承文化遗产决不是复古,而是根据旧的经验而再新生。吸收移植亦不是依法炮制与一味地模仿,而是将移植来的融化为民族的。所以我们既不复古而趋于迂腐,更不一味地模仿而忽视了民族个性。我们要化死的为活的,化外来的我们的。
我们以《复兴文艺》作为本刊的刊名,这多少地可以表明了我们对时代的责任感。我们决不敢有丝毫的自负,但是,我们也绝无理由妄自菲薄。
这个刊物既无后台,亦无背景。如果说有,那就是一群爱好文艺的朋友自己,因此,我们有充分的权利提出自己的愿望与主张。这个刊物的前途如何,除了决定于我们本身不懈的努力外,尚祈读者们予以指教与协助。
《复兴文艺》的创刊,也就是加入了建设自由中国文坛的战斗序列之始。我们将以至诚与我们有共同目标的朋友们合作,而为建设自由中国文坛的尖兵。
出处:原载于1956121日《复兴文艺》创刊号,署名:本社。
 
《复兴文艺》简介:
 
《复兴文艺》于1956121日创刊台北,1959610日停刊,总共发行21期。发行人为苏连城,出版兼发行所一直为复兴文艺社。《复兴文艺》刊期不算长,但从原本的纯文艺杂志转型为大众化艺文杂志,是当年文学杂志较少见的案例。《复兴文艺》历经3个主编:第14期题为复兴文艺编辑委员会、但实际执行者为叶泥(戴兰村);第510期分别有编审者复兴文艺编辑委员会执行主编的易苏民;第1121期则为发行人兼主编苏连城——后期主编是苏连城还是另有其他真正执行主编,则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考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今天》致讀者

歷史終於給了我們機會,使我們這代人能夠把埋藏在心中十年之久的歌放聲出來,而不致再遭到雷霆的處罰。我們不能再等待了,等待就是倒退,因為歷史已經前進了。 馬克思指出:“ 你們讚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並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發出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麼要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