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創刊了。在過去這幾個月的醞釀期中,有許多朋友,對這份刊物已有所期待,因為, 週刊是一個新的嘗試。對黨外新生代來說,初辦一份週刊,不論是財務、編務、發行的經營管理,都是新的挑戰。
在臺灣的民主運動的路途上, 我們曾經有過許多好雜誌, 她們都對社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在這幾年黨外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的時期,新雜誌刊物創刊,也只是一件平常的事,我們的許多朋友,在查禁查扣的權威下,都成就了令人可敬的成績。現在,我們來新嘗試一份新聞週刊, 我們的抱負理想和大家不會有什麼兩樣, 我們只是要求自己,多認清客觀的環境,多吸取歷史的教訓,也睜亮眼來多認識這個世界的腳步和脈絡。我們充分瞭解,作為一份傳播媒體,它的功能和局限。因此,作為一份週刊的編者或發行,應該更謙虛、更包容。
我們只是在報禁政策之下,慶倖自己還能夠辦一份週刊,在讀者看了七天新聞之後,替大家搜索一些比報紙更接近真實的小消息或大秘密; 在層層的管制封鎖下,替大家打開一扇觀看大千世界的天窗;在遺忘和刻意的淹沒下,替大家找回一些歷史教訓和知識。
或許,我們只比讀者多了少許辦雜誌的經驗,但“事實”卻平均發生在您我的四周,《前進》是大家的《前進》,讓我們一起來探索臺灣社會的真實面貌,一起來討論臺灣前途的種種。如果我們追求真實的權利幸而保全,說不定能在這一片沉悶、和無望中找到希望,找到前進的路徑。
當我們大家還能團聚一堂,還能共同前進的時刻,我們不禁會懷念起許多人事。我們緬懷那些拓墾時期的先祖先輩,是他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而在數百年移民與原住民的蕃漢恩怨中,我們這些外來者的後裔不無遺憾;我們也懷念日據五十年中,流血犧牲的烈士、和奮鬪無算的先輩, 那些一連串令人崇敬留芳的名字, 那些異族統治下發凡文化啟蒙的媒體─ ─ 《臺灣青年》、《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南音》、《先發部隊》……,是他們, 為我們的前進,作了最好的示範;我們特別懷念光復以來這卅多年,陸續辭世的許多民主鬪士,他們的音容和事蹟,使我們倍感親切、憂痛而沉思無已,在相同的政治社會體質下,他們曾經的痛苦,也是我們的考驗;我們思念許多還在牢獄裡的兄長朋友,尤其是林義雄先生,他們的苦難,是我們的羞愧,鞭策著我們前進。
六十年前,一九二三年四月,《臺灣民報》在東京創刊,這份近代臺灣影響最深遠、內涵最開闊的新聞雜誌,歷經八年持續不懈的努力,由日本而臺灣,由月刊而半月刊、旬刊、週刊, 在一九三一年成為日刊報《臺灣新民報》。時間的輪子滾滾向前,在異民族統治下,報紙獲准發行雖然管制重重,但沒有所謂報禁;黨外新生代經過三年的摸索,也終於在報禁的森嚴門禁下,由月刊、半月刊,而辛苦匍伏前進到週刊,而不禁輕喟又期許地說:讓我們嘗試一份新聞週刊。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邁著平易、穩重、堅定的腳步向“前進”!
出處:原載於1983年3月14 日《前進》試刊號,署名:林正傑。
附一:《前進廣場》(代發刊辭):繼續向民主大國“前進”!
早在四月初,我們就聽到傳言,謂有關單位將在某個期限內,將有影響力的黨外雜誌,一一封殺掉。果然,在《政治家》、《八十年代》、《深耕》陸續停刊之後,《前進》第十五、十六、十七期也遭到搶書、查禁、警告的處分。八月六日,停刊一年的公文送到了雜誌社。情治單位這些舉措,似乎證實了我們的憂慮。
從三月十四日出版試刊號以來,一百四十多個夜夜通宵的日子,雜誌社同仁幾乎快累跨了。採訪主任魏廷昱得了肝病、會計陳小姐得了腎臟病,其他同仁也都各瘦了三、五公斤,只有社長蔡式淵和總編輯耿榮水樂得衣帶漸寬。撐持我們辦下去的動力,是一般不服輸的精神——我們不相信臺灣辦不出一份好的新聞週刊。
美國《新聞週刊》和《時代雜誌》可以越過太平洋暢銷於臺灣的知識階層,德國《明鏡週刊》和日本《朝日週刊》也都行銷世界,展現文化大國的威力,傳播他們的世界觀。
然而,臺灣幾乎所有國際新聞,甚至華人社會的消息,都還要仰賴其他國家的新聞來源。“中央社”、“中央日報”這些黨營媒體,“中時”、“聯合”這些國內報業巨霸,以及耗費人民稅金精印的《光華雜誌》……等等新聞媒體,除非贈閱,幾乎出不了中正機場的大門。
臺灣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一樣,早已淪為“新聞入超”的國家,失去了用自己的眼睛詮釋世界的能力,日以複日的囫圇接受大國的傲慢與偏見。
於是,我們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怪現象。當外國刊物刊登一篇我們國家元首的訪問,國民黨政府就汲汲于挑選精華,昭告國人。我們也看到他們花費巨額廣告費在外國刊物刊登政治廣告,看到他們斤斤計較的向這些刊物撰寫讀者投書,看到他們搶譯“來自地心”之類的報道,看到他們窮凶極惡的驅逐外國記者或停止採訪權。
我們懷疑,國民黨政府是否想過,臺灣也有能力辦一份世界性的新聞刊物?國民黨沒有這種企圖也就罷了,更不可原諒的是,卻還處處阻擾民間的努力。《前進》沒有財閥、報閥、政閥當靠山,也不奢求有這些養尊處優的條件。但是,即使從平地裡開始搭建一幢小建築,我們仍然受到種種不合理的杯葛與騷擾。
從一開始,《前進》的國內外稿件就經常拖延,甚至“迷航”。在印刷過程中,情治單位也按時到印刷廠索取毛稿,據以違法查扣尚未上市的雜誌。最後,新聞局更以莫須有的罪名予以摧毀性地停刊處分。這一切無理的小動作,徹底暴露了國民黨的居心:國民黨根本不願國內出現一份“最接近事實的新聞刊物”。
但,即使國民黨不讓我們“前進”,我們還是要支撐著疲累不堪的身子,奮勇向前絕不後退。《前進》停刊了,《前進廣場》上場出擊,我們保證,《前進廣場》不但仍將向最接近事實的新聞刊物目標努力,同時將提供這個刊物,成為臺灣民主的廣場,繼續向民主大國向前邁進。
出處:原載於1983年8月11日《前進廣場》創刊號,署名:林正傑。
附二:《前进时代》编者的话
喬治·歐威爾筆下的恐怖一九八四剛開始,國民黨就送來了一分“厚禮”——《前進廣場》停刊一年。國民黨的理由是:《前進廣場》廿一期“多篇文字內容,醜化政府首長及中央民意代表,以挑撥離間破壞團結”。用這麼牽強的理由來管制言論自由,環顧全世界,少有政權能出其右者。國民黨的蠻幹作風,真令我們又好氣又好笑!
《前進廣場》停刊後,我們以《前進時代》的刊名再出發。未來,前進政論系統的刊物無論遭遇多大的阻礙,仍將堅持“在和平中前進”的一貫宗旨。
《前進廣場》第廿期所刊《海外對爆炸案偵破的反應》一文,所提“返台述職”的陳姓秘密證人一事,查並無此事; 係因越洋電話吵雜之筆誤,敬請讀者原諒。
本期封面故事《日片搶攤西門町》,係針對當局最近宣佈欲恢復日片進口而作的深入探討。由於這個問題在本質上牽扯到臺灣文化政策的立場與取向,及日本、美國文化對台傾銷的爭議,所以我們在製作這個專題時,除了揭露國片和外片的市場競銷實務情況之下,也藉此機會對當局的電影政策及文化政策加以檢討。希望這個專題能對臺灣電影文化的自立、自主與自省的發展有所幫助。
出處:原載於1984年1月14日《前進時代》創刊號,署名:編者。
《前進》簡介:
《前進》(新聞週刊)於1983年3月14日試刊號創刊,1983年3月28日正式發行創刊號。創辦人為林正傑,名譽發行人為費希平,社務顧問為林清松、陳聖林、遊錫堃,社長蔡式淵、總編輯耿榮水等。该刊發行至第19期(8月6日上市),即接到停刊一年的處分公文。1984年8月9日,《前進》週刊以第20 期(總號72)復刊,至11月15日第34期出刊後,又遭到停刊一年處分。1983年8月13日,改以《前進廣場》為名的週刊創刊號發行,但仍多次受到警備總部查扣,最後在《前進廣場》第22期(1984年1月7日出刊)亦受到臺北市政府新聞處來函予以停刊一年的行政處分。1984年1月14日,又以《前進時代》週刊創刊號(總號43)登場,在名譽發行人費希平、發行人蔡仁堅、社長楊祖珺、總編輯張富忠、總主筆汪立峽的合作下繼續前進。然而,《前進時代》於第8期時又被查扣並收到臺北市政府新聞處公文,停止發行一年。爾後,亦陸續曾以《前進世界》、《前進每週一書》、《向前看》等名義出版;1988年11月16日,《前進》系列出完162期,宣佈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