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

《中流》献词

 近来新出的纯文艺杂志虽多,但侧重杂文随笔的刊物,尚不多见;我们想在这方面凑凑热闹,便产生了《中流》。
篇幅虽小,内容却颇广泛,凡属文艺范围以内的,如评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书评、游记、人物印象、通讯、报告文学、生活记录等等,都要收罗在这里面。我们希望这刊物像一桌多样的宴席,酸、甜、苦、辣,各种味道都有,每个读者全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嗜好。
因为想使人人都能看得下去,我们虽不提倡什么性灵文字,但也决不排斥优美的抒情小品;我们虽然欢迎反映现状的著作,但却绝不向一切作家指定某种中心的主题。
国难严重,民族阽危,稍有人心的人,谁不知道,谁不感觉,但在战壕里的兵士,有时也需要一点精神的安慰,为什么我们的读者现在就仅只许看到一些激昂慷慨,或是痛哭流涕的文章呢?作家是和社会脱不了关系的,即是写的并不是大题目,不也可以从那里面看到一点时代的苦闷吗?
我们承认一切作家都应当担负一份救亡图存,争取民族自由的责任,但同时我们也相信一切作家必需选取自己最熟稔的题材,方能制出完美的作品。
《中流》就是供给各派作家发表他们的完美的作品之用的。我们希望这小小的刊物能够贡献读者一些可以激发抗战决心的作品,同样,我们也希望它能贡献读者一些旁的具有艺术价值对的文章。
 
出处:原载于193695日《中流》创刊号,署名:烈文,P1页。
 
 
附:编后记
 
 
有一天,几个朋友聚在一块谈天,大家偶然高兴办一个侧重随笔杂文的刊物,因为我曾做过两年副刊记者,有一点点编排经验,于是编辑责任便落在我身上。
经过非常局促的筹备时期,《中流》居然能够按着预定出版时期和读者相见,这不能不感谢在酷暑中挥汗给《中流》创刊号执笔的各位作家,尤其是鲁迅先生,久病之后,竟给我们写了两千多字的杂文,值得特别铭感。
创刊号内容如何,用不着编辑人饶舌,但有几点想特别说说:第一是鲁迅先生和茅盾先生的文章,对于目前的文学运动含有很好的教训;其次是巴金先生的自白,是帮助读者了解一个作家的最好的材料;復次是最初和读者会面的华沙女士的报告文学生手,使我们懂得在异国人经营的纱厂里工作着的我们的同胞受着怎样剥削和压迫:这些都是应当引起读者深切注意的。
因为译文月刊提倡于先,世界文库响应于后,近年翻译的文艺书籍的确在出版界占了一个颇为重要的地位,这原是值得欣幸的事;但我们把新近出版的一些译作稍稍检查一下,则又觉得良莠不齐,令人失望。方光宪先生的《读司汤达小说集》一文,便是替我们的翻译界刈除莠草的力作。我们以后还想在这方面多尽点力。
最后,我要向给《中流》创刊号写了稿子,但因为寄来稍迟,或比较的没有时间性,只得留待第二期发表的诸位先生,敬致深挚的谢意与欢忱。
 
出处:原载于193695日《中流》创刊号,署名:烈文,P52页。
 
 
 
《中流》简介:
 
《中流》(半月刊)于193695日创刊上海,文学刊物。该刊主编为曾任《申报·自由谈》主编的黎烈文,发行人为张鸿飞,出版者为位于四马路世界里的中流社,总经售则是上海杂志公司,而太平洋印刷公司负责该刊的印刷。19378月,上海成为战场,该刊被迫停刊,共出22期。
全国报刊索引——《中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今天》致讀者

歷史終於給了我們機會,使我們這代人能夠把埋藏在心中十年之久的歌放聲出來,而不致再遭到雷霆的處罰。我們不能再等待了,等待就是倒退,因為歷史已經前進了。 馬克思指出:“ 你們讚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並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發出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麼要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