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

《大公报》发刊辞:大公报序

岁辛丑,同人拟创大公报于津门。至壬寅夏五而经营始成,推都门英华氏董其事。报之宗旨,在开风气、牖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顾维浅陋,既惧且惭,兹当出报首期窃拟为之序。曰,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报之命各固已善矣。夫徒有其名,毫无其实,我中国事往往而然。今此报得毋亦妄为标榜而夜郎自大、济私假公乎?抑果是是非非、源源本本而一秉大公乎?要之,自亦未敢定其如何也。凡事于初创之时,譬如人当幼稚,志趣虽佳,历练尚少,精神未旺,疏漏必多。迨久而久之,或能取长舍短,推陈出新,渐入自然,折衷一是。故本报断不敢存自是之心刚愎自用,亦不敢取流俗之悦颠倒是非,总期有益于国是民依,有裨于人心学术,其它乖缪偏激之言非所取焉,猥邪琐屑之事在所摈焉。尤望海内有道,时加训诲,匡其不逮,以光我报章,以开我民智,以化我陋俗,而入文明。凡我同人亦当猛自策励,坚善与人同之志,扩大公无我之怀,顾名思义,不负所学,但冀风移俗易,国富民强,物无灾苦,人有乐康,则于同人之志偿焉,鄙人之心慰已。英华敛之甫。
出处:原载于1902617日《大公报》第1号,作者:安敛之;摘自周萍萍所编201310月版《英敛之集下》P657页,摘自王芝琛、刘自立所编20022月版《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P97页。
 
附一:《大公报》续刊辞
 
韩非子曰:“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已知之矣。”本报以大公报名者已二十五年,立言之道,勿待申说。时迁事异,责在今人。会当续刊之始,重申顾名之戒,特表韩非子之言,冠于篇首。今后社会所以相背者若何,莫可前知。吾人所以自环者若何,当期先免而已。
 
出处:原载于192691日《大公报》(新记)续刊第1号,无署名。
 
 
附二:本社同人之志趣
 
 
报界之厄运,至今日而极矣!军权压力,重逾万钧;言论自由,不绝一线。而全国战兴,百业俱敝,报纸营业,遂亦大难。通观国中,除三数社外,大抵呻吟憔悴于权力、财力两重压之下,岌岌不可终日。清末以来,言论衰微,未有今日之甚者也。然察民国以来新闻事业失败之历史,其原于环境者半,原于己身者亦半。报纸天职,应绝对拥护国民公共之利益,随时为国民贡献正确实用之知识,以裨益国家。业言论者,宜不媚强御,亦不阿群众。而事实上能之者几何?况国事败坏,报纸实亦负有责任。是以特殊势力之压迫言论,固足彰少数人之罪,而不必即反映言论界之功;国民虽痛愤强权之非,而不必即谓报纸之是。一言蔽之:舆论亡矣!国民即欲审利害、定国是,将焉赖乎?本社同人投身报界率十余年,兹复以言论与国民相见,识浅力微,无当万一,仅举四端,聊以明志。
第一不党。党非可鄙之辞。各国皆有党,亦皆有党报。不党云者,特声明本社对于中国各党阀派系,一切无联带关系已耳。惟不党非中立之意,亦非敌视党系之谓。今者土崩瓦解,国且不国,吾人安有中立袖手之余地?而各党系皆中国之人,吾人既不党,故原则上等视各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勉附清议之末。以彰是非之公,区区之愿,在于是矣。
第二不卖。欲言论独立,贵经济自存。故吾人声明不以言论作交易。换言之,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收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是也。是以吾人之言论,或不免圃于知识及感情,而断不为金钱所左右。本社之于全国人士,除同胞关系一点外,一切等于白纸,惟愿赖社会公众之同情,使之继续成长发达而已。
第三不私。本社同人,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
第四不盲。不盲者,非自诩其明,乃自勉之词。夫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吾人诚不明,而不愿自陷于盲。
以上四者,为吾人志趣之大凡。至于注重社会经济,详论国际潮流,总期勉尽现代报纸应尽之职务,以抒其服务社会之诚。虽然,其志则然耳。当兹神州鼎沸之秋,凡我全国同业所受有形无形之压迫,吾人宁能独逃。尤痛者,法律失效,纲纪不存,而独愿发扬清议,享现代国家报界普通之权利,宁不奢乎?荆棘满地,冥夜长征,吾人惟本其良知所诏示,忍耐步趋,以求卒达于自由光明之路。各界人士,南北同业,其同情吾人而有以助之乎?不胜馨香祝之矣!
出处:原载于192691日《大公报》(新记)续刊第1号,署名:记者,作者:张季鸾。
 
《大公报》简介:
 
《大公报》于1902617日创刊天津(时属于法国租界),由信奉天主教的满人英华(字敛之)创办并主持。以“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宗旨,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英华时代的《大公报》办到1916年卖给王郅隆,王使其变成安福系的机关报。19239月,王在日本大地震中死去,《大公报》遂于19241127日宣告停刊。192691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以新记公司的名义续办《大公报》——人称新记《大公报》;吴鼎昌任社长,张季鸾任总编辑,胡政之任总经理(胡政之于王郅隆时期就在《大公报》任职)。新记《大公报》以 “不党、不私、不卖、不盲”为办报方针,逐渐办成了全国有影响力的报纸,《大公报》办了天津版、上海版、武汉版、重庆版、香港版、桂林版、汉口版等。共产党统治大陆后,《大公报》的“不党、不私、不卖、不盲”时代结束了;虽然部分地方仍然以《大公报》的名义办了下去,并且办到1966年,但其实只能说是党记《大公报》,体现的是党的意志;如今,香港的《大公报》仍然在办,但只是在延续1949年后,大陆党记《大公报》的意志罢了。
说明:由于《大公报序》摘自第三者书籍,编者未能见着原始报章,恐有差错,还请读者诸君谨慎参考阅读。
《大公报77\19269月—12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今天》致讀者

歷史終於給了我們機會,使我們這代人能夠把埋藏在心中十年之久的歌放聲出來,而不致再遭到雷霆的處罰。我們不能再等待了,等待就是倒退,因為歷史已經前進了。 馬克思指出:“ 你們讚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並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發出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麼要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