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星期四

《實踐筆記》發刊詞:為什麼要辦<實踐筆記>?

《實踐筆記》是由一群社會運動工作者、文化工作者、知識份子及學生所構成的集合體。
籌辦《實踐筆記》,是為了解決這樣的一些問題:
受壓迫人民應該站起來,怎麼站?
民主毋需代理人,人民又該怎麼進行主體性民主實踐?
壓迫關係無所不在,它們的性質是什麼?
大家都要反統治,誰才是臺灣的統治者?
社會矛盾與日俱增,我們能做什麼?
他們都說要獨立、要統一,我們還能要什麼?
…………
這些,不只是政治上的問題,還是經濟、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等全般方面的問題,同時,也是理論與實際、思想與實際、理想與現實、知識份子與草根民眾之間,如何對立統一的問題。
創辦這個刊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我們不相信論述實踐與運動實踐之間有著必然的、不可逾越的鴻溝。如果沒有做到,那只是因為我們做的不夠好。
《實踐筆記》是個文字戰鬥體,它不是任何人、個別團體或單位的機構刊物,但它卻是所有受壓迫階級、社群及個人的共同機構刊物。反對任何形式、任何領域的壓迫,就是我們共同的立場。
《實踐筆記》雜誌社不只是個拉稿、趕稿,只管出版的單位,它更是個匯聚物質力量、改造客觀現實的媒介,就在這個意義上,它正是一個運動的實踐體。
透過買書、閱讀、思考、撰稿、傳閱、行動參與,只要你願意,你也可以成為“我們”!

出處:原載於1989年11月10日《實踐筆記》試刊號,第1期(1990年1月1日出版),無署名。此期刊發刊詞為一幅漫畫,試刊號的《編輯手劄》,算文字版的發刊詞。


附:編輯手記


《實踐筆記》終於創刊,根據各方關心人士對試刊號的意見,編輯部採行了一些改進措施,包括增加頁數、擴大運動紀錄與分析、刊物形式活潑化等,這些措施雖然增加了工作人員及財力上的壓力,然而,諸多的關切,卻是更令《實踐筆記》全體工作同仁感銘於心的。
1989年的選舉,做為臺灣各種社會集團、政黨及力量的集中展現,是考察臺灣社會的一個重大指標。在《實踐筆記》試刊號中,已嘗試著將選舉及代議民主制來一次徹頭徹尾的檢視,其意義在於揭露關於“民主政制”之迷思的真實內核。徹底的檢視,對於目前集合為《實踐筆記》的、各種社會位置上的朋友們而言,絕不是在言論上自我標高、淩空闊論或犬儒式的集體宣洩,而是以具體行動介入現實的進程中,一個必要的實踐環節。
因此,在本期,我們再度談論選舉,然而,不同於一般庸俗談法的是,我們非但力求避免旁觀式的清談,更求在論述過程中扣準可以實踐或已經實踐當中的施力點,亦即,力求在泛政治化的選舉眾生相中廓清出一幅被遮蔽已久的社會內容,所以,除了通盤觀照選舉,我們還從工農階級主體性的觀點談工農團體立委選舉,並以台南縣做為最後凝視的焦點,編輯部採訪了在台南縣草根社會運動上經營已久的陳秀賢,在他的省思中,我們將可看到生動、活潑的社會力表現,在<社運陣線>專欄中,漁權會的聲明及茄菝反奇美運動的介紹,則可提供讀者做為進一步理解該等社會力的背景資料。
做為一份運動刊物,做什麼、怎麼做,始終是《實踐筆記》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本期開始,我們增開了<國際戰線>、<校園通訊>及<運動ABC>等篇幅,分別呈現國際重大局勢、校園民主運動動態紀錄及檢討等議題,看似紛亂,實則隱含反壓迫、求解放的一致性,相信在未來的日子中,伴隨著《實踐筆記》本身的成長,讀者將可日益深入、日益清晰的瞭解這一點。
這是一條探索中的道路,你,我,我們,何妨攜手共行!

出處:原載於1990年1月1日《實踐筆記》第1期,無署名。


《實踐筆記》簡介:


《實踐筆記》(半月刊)於1989年11月10日創刊,發行人與總編輯皆為黃志翔,社長蔡建仁。
《實踐筆記》試刊號、第1-3期:http://apcsleftmgz.blogspot.com/p/blog-page_30.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今天》致讀者

歷史終於給了我們機會,使我們這代人能夠把埋藏在心中十年之久的歌放聲出來,而不致再遭到雷霆的處罰。我們不能再等待了,等待就是倒退,因為歷史已經前進了。 馬克思指出:“ 你們讚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並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發出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麼要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