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為了實踐愛國和民主的理想,參加了中央民意代表的選舉。期間同胞們為我出錢出力支持的種種,使我終身難忘。後來選舉突然中斷了,致使同胞的捐款未能用完。雖所剩不多,但是由於這是一筆同胞們為促進中國之自由平等而捐出來的款項,我應該設法仍然用之促進中國之自由平等的工作上。現在,我已不能再以競選的講臺為民請命,但想到我還有一支禿筆。於是與朋友們討論如何運用剩下的這一點錢,俾不負同胞們交給我們的責任,因而想到辦個刊物。這是本刊創刊的緣起。
在本刊的創辦過程中,首先要感謝黃順興先生。由於他熱情的鼓勵,使我們有了充分的信心。黃先生是一位連任二屆的現任立法委員,去年底也參加改選,極受中部民眾支持。他從政三十年,耿介不阿,廉潔自守,且極富民族思想。張春男先生慨允出面主持社務,使本刊陣容更為堅實。張先生曾任國大代表,因政府未能接受他改革時弊之議,決然自動辭去國大代表之職,以實踐競選諾言,開責任政治之典範。王拓先生和蘇逸凡小姐,也為本刊提供許多具體的意見和支援。王先生是一知名的青年作家,去年也參加了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因廣受民眾支持而崛起於黨外政壇。蘇小姐則是聞名島內的《夏潮》雜誌主編,她豐富的經驗,使本刊獲益甚多。另外還有許多朋友們為本刊提供了許多實際上和精神上的支持,更是我所要感謝的。沒有大家的群策群力,《鼓聲》的出版,是不可能的。
雖然我們現在的經費和能力都極有限,但想到去年我以窮書生而投身被認為只有富人才能從事的選舉運動,結果證明了個人的財力和能力,在開展一個政治運動的過程中,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決定性的條件,來自民眾的力量。所以也想到,辦一個刊物並不怕沒有錢,只怕我們不能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民眾吐露真正的心聲和真實的願望。我們希望能集腋成裘,用真正民眾的力量來辦一份屬於民眾自己的刊物。我們在這裡邀請同胞來參加我們的行列,並請大家隨時給我鞭策和指教。
由於這是一分屬於大家的刊物,所以,我必須把本刊的基本信念和構想向大家作一報告。
今天的世界,仍停留在“人壓迫人,國壓迫國”的階段。中國人的苦難,來自兩者:從內部說,有“人壓迫人”,從外部看,有“國壓迫國”。若不能解除帝國主義的壓迫,而使帝國主義得以操縱中國,則永遠無法解除或減輕內部的壓迫。要解除內部的壓迫,也就要爭取到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自由平等之地位。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團結所有中國人民,進而團結所有被壓迫民族及被壓迫人民,共同奮鬥。“求中國之自由平等”是我們的基本信念;“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以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是孫中山先生的最後遺言,也是我們的基本構想。
帝國主義國家是從來不以平等對待弱小民族的,只有第三世界的弱小國家和我們是平等的。中國要解除帝國主義,就必須要先充份了解帝國主義的本質及其技倆。我們要聯合弱小民族,也必須知道弱小民族的痛苦及其痛苦的來源。聯合弱小民族,解除帝國主義之支配,建設和平、自由、公正的亞洲和世界——這是人類的理想,是中國的理想,也是我們奮鬥的目標,即“世界大同”。
由於帝國主義的操縱,使中國至今成為一個分裂的國家和跛腳的民族,這是任何愛國的中國人所恥于接受的現狀。今天,雖然臺灣海峽隔離了海峽兩邊的中國人,但是中國人民對中國的和平、統一,對中國的民主、自由所懷抱的願望、和為實踐這個願望所做出的果敢行動,已經匯成一股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余登發、陳博文和魏京生、傅月華雖在空間上有千里之遙,但他們為愛國和民主所受的苦難卻是一樣的,因為他們身上流的都是不畏權勢的炎黃子孫的血液!祖國的和平、統一、自由和民主,是全體中國人民最深切的願望,我們身為中國人之一份子,自不例外。如何和平統一中國?我們認為:只要解除帝國主義,解除專制政治,中國民族經由民主方式,自然可以和平統一。因此,我們是要為海峽兩邊中國人民的民主與人權而奮鬥的。
我們除了對世界大同和中國統一懷抱理想外,我們也認為身在臺灣,一切的奮鬥當從臺灣本身的努力為起點。民主是一種合法的、和平的政治手段,也是一種權力的制衡。本刊的言論基礎,將以憲法和三民主義為准據。在輿論工具被權勢和財閥壟斷的當前情況下,本刊基於維持國家主權之完整及人民權利之伸張的立場,將以獨立之言論,制衡輿論的壟斷。《論語》中記載:“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所以,本刊將對“人壓迫人,國壓迫國”的現象,及‘為之聚歛而附益之’的現象‘鳴鼓而攻之’。這也是《鼓聲》命名的由來。
我們深知臺灣的問題與中國是不可分的,中國的問題又與世界問題有著密切關係。但我們認識到一切的努力必須是由近及遠。苟子說:“不積顧步,無以至千里”。 所以,本刊的抱負,簡而言之就是“植根鄉土,心懷中國,放眼世界”。我們將以最嚴肅的態度,最熱切的心情來探討這一系列的問題。
秦始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義和團的悲劇也一去不復返了。歷史已經為中國人民指出最後勝利的道路:那就是國家的和平、統一與獨立,人民的自由與民主,經濟的平等與富足。《鼓聲》是屬於民眾的一面鼓;是一面勝利的戰鼓。它將以知識和力量趨逐黑暗,迎接光明。我們願與同胞們共同擊出中國人民的宏聲,為中國人民的明天鳴鼓前進!
出處:原載於1979年9月6日《鼓聲》第1期,署名:陳鼓應。
附:稿約
二、我們不迷信名家或專家,朋友們,請把你們最好的作品寄給《鼓聲》及原出版書刊名稱。
三、本刊所載文章均代表作者本人的意見,除另有聲明,不代表本社意見。
四、來稿請附真實姓名、地址、發表時可用筆名。
五、來稿以六千字左右為宜,一般稿件請勿超出一萬字,一經刊登,稿酬從優。
六、來稿務請以有格稿紙繕寫清楚。
七、本刊有修改權,以不違反作者原意為原則。不願者請注明。
八、有時間性稿件,請在每月十日前寄交本社。
九、來稿請寄:臺北景美育英街45巷5號“鼓聲雜誌社”收。
出處:原載於1979年9月6日《鼓聲》第1期,無署名。
《鼓聲》簡介:
《鼓聲》(月刊)於1979年9月6日創刊,發行人陳鼓應,榮譽社長黃順興,社長張春男,編務蘇逸凡(蘇慶黎),出刊1期,即被查禁。
《鼓聲》第1卷第1期:
http://apcsleftmgz.blogspot.com/search/label/%E3%80%8A%E9%BC%93%E8%81%B2%E3%80%8B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