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6日星期六

《台湾政论》创刊词:我们想做的



在台湾的言论史上,若以杂志而论,这二十多年来,在不同时期担负着反应民间舆论发言台的,有《自由中国》《时与潮》《文星》 及《大学》等杂志。尽管它们各有特色而互有差异,然而它们在争取自由与民主的实施上,同样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它们在批判官僚制度的行径上、在闭锁的环境中所造成的诸种不合理的事象,发挥了“扫除脏乱”的功能。然而,曾几何时,它们终不免于以悲剧收场;《大学杂志》虽仍一息尚存,然而,笔阵溃崩,民间言论已是一片沉寂了。

今年真是个多事之秋。石油危机给予岛内经济沉重的打击,至今尚无复苏的迹象。 蒋公过世,中南半岛溃败,菲律宾、泰国与中共建交,一连串的事件,迫使我们面临一个新的艰难的局面。在这一个新的艰难的阶段里,我们只看到执政方面的想法与要走的方向,而民间方面始终没有一个园地来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希望,若能汇聚广大民众的意见,使官方与民间的反映得以交流配合,这对维持社会的生存发展必定会有好处的。

现在该是搭起民间舆论发言台最适切的时候了。

《台湾政论》,是一份立场超然的民间刊物,它虽无任何党派色彩,但却可以包容各种党派的意见,只要有益于国计民生,只要能促进大众的安和乐利,不同的意见都可以在这里充分的提出来讨论,我们诚心诚意地辟出这一块园地,希望我们这种开朗的胸襟能博得朝野各阶层人士热诚的参与和支持,共同为我们的处境,为我们的将来,用我们的心血来灌溉它!

出处:原载于19758《台湾政论》创刊号,作者:黄信介。

简介:《台湾政论》由康宁祥立委请黄信介立委担任发行人、张俊宏任总编辑、姚嘉文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康宁祥自任社长,于19758月创刊(康宁祥于19755月,向台北市政论新闻局提出申请登记,刚开始的名字是《台湾公论》,主管官员以“公论”的东洋味太重了,希望换一个名字,遂换成《台湾正论》,还是不被接受,最后改成《台湾政论》,这样于19757月才获得申请通过)

《台湾政论》每期封面都有一把象征自由的火炬和一支代表广播的麦克风,即是表示搭起“民间舆论发言台”,对外传播“争取自由与民主”的言论;第二至第四期封底印上“台湾——你爱我爱大家都要爱政论——你论我论大家都论”标语;第五期封底则印上“民主﹒自由﹒人权永远放出光芒!”充分展示出“民主”、“自由”与“人权”是《台湾政论》言论的重心和主要方向。

1975年增额立委选战结束,当时以“党外”名义参与而当选的有康宁祥(台北市)、黄顺兴(彰化县)、许世贤(嘉义县)等,党外前辈郭雨新则由于国民党纵容提名之候选人大肆买票,加上制造郭雨新大量废票而落选。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则以发表在《台湾政论》的﹤两种心向——和傅聪、柳教授一夕谈﹥一文:内容宣传台湾人要想当家作主,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是在台湾本土人民武装起义推翻国民党的独裁政权;第二是台湾人民团结起来争取早日和祖国和平统一等言论,涉嫌触犯内乱罪及煽动他人触犯内乱罪,情节严重,依据《出版法》予以《台湾政论》停刊一年的行政处分。该杂志每月出一期,至停刊,总共出了5期。

因此番言论,台湾当局成立“台湾政论事件”专案小组,决定办人。由于《台湾政论》驻北美地区总代表赖义雄等十五人发起签名运动,要求台湾当局保障言论自由;而留美学生在美国五个城发动示威游行,包围驻美大使馆及领事馆,呼吁国民党政论以言论自由的角度来处理此事,更写信给蒋经国,希望撤销停刊处分,尊重《台湾政论》成员和作者的人权,不可藉故迫害或拘捕。最终,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台湾当局只以“煽动他人触犯内乱罪,情节严重”逮捕了黄华,而发行人、社长、总编辑、法律顾问均得已无事。


整理:王修求,2019/8/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今天》致讀者

歷史終於給了我們機會,使我們這代人能夠把埋藏在心中十年之久的歌放聲出來,而不致再遭到雷霆的處罰。我們不能再等待了,等待就是倒退,因為歷史已經前進了。 馬克思指出:“ 你們讚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並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發出同樣的芳香,但你們為什麼要求世界...